文章 五月 30, 2020

键经一则

文章字数 6.2k 阅读约需 6 mins. 阅读次数 1000000

总览

本文基本是《21世纪资本论》的读后感。

总有人要当民经的,为什么不能是我呢🙃?

好吧,其实算不上民经,只是当个复读机,把书的思想整理整理。《21世纪资本论》这本书可以说是很长了,粗略估计有70万字左右,不过许多地方讲的太细,同义反复废话比较多。实际主体内容比较少。同时不要被资本论三个字迷惑了,这本书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基本没什么关系甚至有蹭热点的嫌疑。概括一下,书的主要内容是从1800-2010年间各阶层收入不平等(概括地讲将即基尼系数)的变化情况,并讨论了产生变化的原因和这些变化带来的后果,最后则是表达了对未来收入不平等的担忧及可能的解决办法。

书的主要内容

在介绍之前

首先本书的作者是个法国人,名为托马斯·皮凯蒂(Thomas Piketty)。国别是有必要提的,即使是在新自由主义之风早以吹满全球的2010年(本书于2014年出版,但主体思想形成与2010年),各国的思潮都有着些微的差别,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,新自由主义思想又受到了一次打击的情况下,各国的主体思想(要素察觉)正起着一些微妙的变化。

其次是本书的论据来源,书中跨越了1800-2010年以来的不同人群收入数据,如此长时间跨度的工作之间是没人做的,书中采取的主要数据来源与法国,以税收数据为主,同时辅以遗嘱数据等。数据的真实性会对本书的论证产生很大的影响(这也是为什么西南财大和统计局的基尼系数差别如此大的原因之一),书出版后,也有许多人怀疑书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(当然也包括结论的正确性),关于这些争论可以在财新网的专栏上简单了解下,争到最后就成了一个立场问题,我个人认为本书所采用的数据是大体准确的。

科普部分

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(GDP),GDP的基本快用烂了,不过还是要复习下。GDP仅为生产值,即第一产业(农业),第二产业(工业)和第三产业(服务业)所创造的总价值,一二产的产出是好理解的同时也是利于统计的,三产则不那么直观。朋友之间的相互借钱是不计入GDP的,毕竟不创造价值,但是在金融市场走一圈呢,可能就计入了。同时房租是否即入GDP呢,租房是否创造了价值?这些都是可以讨论和商榷的,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有着不同的标准。但理解基本概念是有必要的——GDP仅为生产值,代表一年内某一国家创造的总价值。国民收入则是GDP减去折旧,一般为GDP的90%左右

资本,这里定义十分宽泛,包括非金融资产(土地、住宅、企业库存、其他建筑、机器、基础设施、专利以及其他直接所有的专业资产)与金融资产(银行账户、共同基金、债券、股票、所有形式的金融投资、保险、养老基金等)的总和,减去金融负债(债务)的总和。

有了这两个定义,就能得到本书的核心概念之一——资本/收入比,即资本对国民收入的比值。采用字母β来表示。

论据部分

本书的唯二公式

资本/收入比看起来就是财富的存量和增量之比,貌似没什么用,但结合下面两个公式,会得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结论。

1. α=r×β

其中α代表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的比重,r是资本收益率,这是一个纯定义等式,例如β为6,r为5%,则α为30%,即30%的国民收入是资本收入。

2. β=s/g

其中s代表储蓄率,或则理解为国民收入中转化为资本的比率,g代表经济增长率。这是一个需要时间作用才能生效的公式。

公式2决定了β,公式1则决定了α。

一些基本的经济数据

那么问题来了,公式里的未知数都是多少呢,公式的结果又代表了什么?

经济增长率

首先是经济增长率g,大多数情况下,经济增长率在1%左右,这也十分容易理解,毕竟“新常态”,在没有科技革命和人口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,1%是个可以预见的值。超过3%,甚至达到10%的日子总是不长久的,如果第四次科技革命遥遥无期,设定经济增长率在1-2%是个可以接受的值,同时应该注意到,在1900年前经济增长率是小于1%,可以说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,尤其是在老欧洲。

资本-收入的比率

资本/收入比的走势图,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图,世纪上本书一半的内容都在讲这张图,在1914年(一战爆发前),老欧洲的资本/收入比一直保持在高位,达到700%,直到一战二战爆发,最后在1950年左右达到250%左右的最低点,本土未收到打击的美国资本/收入比也有所下降,但幅度不及欧洲,此后,资本/收入比开始缓缓上升,达到如今的500%左右。

关于资本收益率r,这是一个比较难统计的值,实际上资本在两百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在1800年,资本的主要形式是土地,如今资本则包括土地,房屋,机器,证券等,根据统计,在美国和欧洲资本中房地产和其他资产各占一半(国内则是房地产占80%以上)。文中给出的数据是无论何时何地,r始终在4-5%左右,这里是一个争论的焦点,毕竟在一个经济增长率只有1%的社会为什么会资本收益率会有4%。这里我理解为资产价值和实际经济出现了背离,就像美股在近二十年的平均收益率在6%左右,近4年高达15%,实际美国的GDP增长率在3%左右。

储蓄率则是最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不平等的过程

首先看看《高老头》里的名场面(高老头成书与1834年)

先来看下人物,伏脱冷–一个潜逃的苦役犯,高等窃财集团办事班的心腹和参谋,经营着大宗赃物,是一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形象。拉斯蒂涅–一位身无分文的破落小贵族,从外省来巴黎学习法律,同时野心勃勃,想在巴黎做出一番事业。

伏脱冷向拉斯蒂涅分析在社会上通过学习、天赋和勤奋就能成功的想法是多么可笑,下面就是伏脱冷向拉斯蒂涅所说的话。

到30岁时,你可以当一名年俸1 200法郎的法官,如果捧得住饭碗的话。熬到40岁,娶一个磨坊主的女儿,带来6 000法郎上下的嫁妆。这样已经要谢天谢地了。要是有靠山,30岁左右你便是皇家检察官,5 000法郎薪水,娶的是区长的女儿。再玩一下卑鄙的政治手段,你可以在40岁升任首席检察官……还得奉告一句:首席检察官在全法国总共只有20个,候补的有两万,其中有些不要脸的小丑,为了升官发财,不惜出卖妻儿。如果这一行你觉得倒胃口,再来瞧瞧别的。拉斯蒂涅男爵有意当律师吗?哦,好极了!先得熬上10年,每月1 000法郎开销,要一套藏书,一间事务所,经常出去应酬,卑躬屈膝地巴结诉讼代理人,才能拿到案子,到法院去吃灰。要是这一行能让你出头,那也罢了。可是你去问一问,50岁挣到5万法郎以上的律师,巴黎有没有5个?

不平等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维度,财富的不平等和收入的不平等,一般而言财富的不平等甚于收入的不平等。同时收入又可分为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。

收入不平等

1900年以来10%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

这条曲线也是U形,同时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一战前,美国相对于欧洲更平等,而现在欧洲相比于美国更加平等的事实早已人尽皆知。甚至相比于1900年的欧洲,现在的美国更不平等。

在收入不平等现象中,资本收入的不平等贡献了大部分,相比与最高不过千万年薪(可能华尔街高管的工资高于这个),资本收入年过10亿比比皆是,同时仅有少数人能拥有资本收入,而大多数人都能有份工作。

财富不平等

1800年以来财富分配情况

这里我们就回到了高老头的世界,在1843年的法国,前10%的阶层占有了超过80%的财富,其中前1%的阶层占有超过50%的财富,这是个极端不平等的社会,甚至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中阶级,贫困阶级和富裕阶级(马克思写资本论时没想到中产的崛起)。如今财产的不平等有所减少,主要拜1950年起中产的崛起(1951成书的《白领:美国的中产阶级》可谓是相当有先见之明),前10%减少的财富主要流向了10-50%阶级,(最后的50%在任何时候都只占有极少量的财富)

在这里全书的论据和论证就结束了。
核心观点:财富分配的动态变化表明,有一个强大的机制在交替性地推动着收入与财富的趋同与分化。趋同的因素似乎只有知识和技能的扩散。分化的力量却异常强大,当资本收益率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率时(r>g这种情况在19世纪前一直存在,并也有可能在21世纪长期出现 ),从逻辑上可以推出继承财富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产出和收入。那么财富的不平等效应会越来越大。由财富带来的收入不平等也会越来越大。
下面是各时间段的分析。

  1. 在1800-1910时期由于较低的低经济增长率,欧洲的资本/收入比高达700%,由于资本收益率维持在5%左右,这使得资本收入占据了国名收入中超过30%的成分,配合资本的高度集中,欧洲的收入不平等达到了最大值。同期美国情况较为复杂,不作分析。

  2. 在1910-1950时期,由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资产价值低估,使得此时资本/收入比达到最低,同时战时的收入不平等也大幅降低。

  3. 在1950-1980时期国家职能扩张,由原来的仅负责司法,税收,军队等扩展至教育,医疗,养老等领域。这一结果使得国家的税收占到了国名收入的40%左右(中国为20%),再加上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增长,带来了收入不平等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现象。

  4. 在1980-2010时期,随着新自由主义的上台,美欧都放松了对资本的监管,同时经济增长率开始放缓,欧洲1-2%,美国2-3%,资本/收入比开始回升,收入不平等也开始加重。

其他

关于解决办法,作者提出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收累进税(收入越高,税率越高)。。。我认为很难实现(作者也认为这有点乌托邦了),其他替代方案包括有控制的通货膨胀和资本管制,但事实证明通货膨胀反而对富人有利,富人抗通胀的方式多种多样,同时还可以雇佣团队来投资,一般人则只会存在银行。

这里还有个有趣的事实,资本越大,资本的利润率越高,典型的便是美国的大学基金会。

美国高校基金会(1980-2010年)的资本收益率

全部高校 8.2
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10.2
高校资产超过10亿美元(60所) 8.8
高校资产在5亿 ~10亿美元之间(66所) 7.8
高校资产在1亿 ~5亿美元之间(226所) 7.1
高校资产低于1亿美元 6.2

注:1980-2010年,美国高校基金会获得了年均8.2%的投资净收益,而基金会规模较大的高校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率更高。表格中的数据都剔除了通胀因素(1980-2010年的年均通胀率是2.4%)以及全部的管理成本和财务费用。

最后的最后,没什么好说的,加速🚀加速🚀

0%